农业农村部最新报告显示,2023/24年度全球棉花产量预计为2460万吨,同比下降3.2%,主产国美国、印度因极端天气导致单产下滑。国内方面,新疆棉区虽总体稳定,但黄河流域部分产区遭遇持续降雨,新棉质量或受影响。与此国储棉轮出节奏放缓,截至8月底,全国商业库存已降至280万吨,同比减少18%,为近三年低位。
9月历来是纺织业生产高峰,服装企业为秋冬订单备货,棉纱、坯布开工率持续攀升。据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数据,8月棉纺企业原料库存天数仅为25天,较去年同期下降30%,补库需求迫切。东南亚纺织订单回流趋势明显,1-7月我国纺织品出口额达1562亿美元,同比增长5.3%,进一步推高用棉需求。
某大型纺企负责人透露:“当前C32S棉纱吨利润已突破1500元,企业扩产意愿强烈。”
ICE美棉期货在80美分/磅关口反复震荡,印度MCX棉花合约月内涨幅达7%,内外价差倒挂刺激进口棉采购成本上升。更关键的是,美联储加息周期接近尾声,美元指数走弱预期强化大宗商品金融属性,投机资金对棉花的配置需求增加。农业农村部专家指出:“若9月USDA报告继续下调美棉产量预估,外盘突破性上涨或带动郑棉跟涨。
尽管市场看涨氛围浓厚,但政策调控始终是悬在棉价上方的“达摩克利斯之剑”。2022年国储棉轮入量仅50万吨,当前储备库存约250万吨,具备平抑价格波动的能力。农业农村部报告特别强调“保障纺织企业用棉需求”,暗示若棉价短期过快上涨,不排除启动抛储或增发滑准税配额。
值得注意的是,当前PTA价格处于6000元/吨低位,涤纶短纤与棉花价差扩大至7000元/吨历史极值,部分纺企已调整配棉比例。山东某混纺企业负责人算了一笔账:“涤棉混纺成本较纯棉低15%,终端品牌为控成本更倾向混纺订单。”这种替代效应可能削弱纯棉需求,但农业农村部报告指出,高端服装领域仍以纯棉为主,且“国潮品牌崛起带动高品质新疆棉溢价”。
新棉上市前夕,天气炒作进入关键窗口期。美国主产区得克萨斯州干旱面积扩大至45%,印度季风雨量较均值偏少12%,天气升水持续注入期货市场。另一方面,欧美服装品牌库存高企,沃尔玛、Target等零售商三季度采购量同比下降20%,远期订单存在变数。
国内某棉花贸易商坦言:“当前市场‘强预期、弱现实’特征明显,9月下旬新棉开秤价将成为方向选择关键。”
结语农业农村部的报告为棉花市场注入强心剂,但产业链各环节的博弈远未结束。对于纺织企业,需建立动态库存管理体系,利用期货工具对冲风险;对投资者而言,关注新棉收购价、政策信号及外盘动向,方能把握这波“旺季行情”中的结构性机会。棉花的涨跌故事,注定在秋风中掀起新一轮波澜。
Copyright © 2012-2023 某某财税公司 版权所有
备案号:粤ICP备xxxxxxxx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