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东北大豆主产区迎来持续晴好天气,黑龙江、吉林等地土壤墒情持续改善。据农业农村部监测数据显示,7月大豆主产区平均气温较常年偏高1.2℃,有效积温增加显著,大豆结荚期较往年提前5-7天。卫星遥感监测显示,当前大豆一类苗占比达82%,较去年同期提升6个百分点,单产预期突破195公斤/亩的历史高位。
美国农业部(USDA)最新报告将中国大豆产量预估上调至1840万吨,较上月预测值增加2.3%。这一调整直接导致大连商品交易所豆一期货主力合约(A2401)连续三周收阴,累计跌幅达4.8%,8月15日盘中更触及4926元/吨的三个月低点。
海关总署数据显示,7月大豆进口量达1016万吨,同比增长23.4%,创下历史同期新高。巴西大豆到港成本持续低于国产豆价,目前青岛港巴西大豆分销价报4850元/吨,较国产豆价低出300元/吨以上。这种价格倒挂现象导致南方油厂采购转向进口大豆,国产豆现货市场成交持续清淡。
国家粮油信息中心监测显示,截至8月10日,全国大豆商业库存攀升至358万吨,较去年同期增长18.7%。其中黑龙江产区库容利用率已达85%的警戒线,部分仓储企业开始实施阶梯式仓储费政策。在现货市场走货不畅的背景下,期货市场多头资金持续撤离,豆一期货持仓量单周减少12.3万手,降幅达21%。
尽管市场看空情绪浓厚,但政策面潜在变量值得关注。农业农村部近期召开专题会议,强调将"适时启动大豆收购预案"。根据《粮食应急预案》规定,当市场价格连续30日低于生产成本5%时,中储粮可启动临时收储。当前黑龙江大豆种植成本约5100元/吨,与期货价格倒挂幅度已接近触发条件。
俄乌冲突引发的黑海粮食走廊危机持续发酵,乌克兰农业部宣布将大豆出口关税从8%上调至12%。这导致欧盟买家转向中国非转基因大豆,7月对欧出口量同比激增320%。与此阿根廷干旱造成大豆减产26%,国际买家对中国大豆的询价频次明显增加。
值得注意的是,中美海运价差持续收窄,美西至中国航线运费较年初下降42%,这使得美豆到港成本优势减弱。芝加哥期货交易所(CBOT)大豆期货近期在1300美分/蒲式耳获得支撑,内外盘比价关系正在发生微妙变化。
随着开学季临近和中秋备货启动,豆制品加工企业开工率回升至68%,较上月提升12个百分点。某知名豆制品企业宣布将采购价上调50元/吨,释放出需求回暖信号。在期货市场,豆一-豆粕价差已收窄至-780元/吨的历史极值,压榨利润修复可能刺激油厂补库需求。
生物柴油政策带来新增量预期,《可再生能源发展"十四五"规划》明确将提升生物柴油掺混比例至3%。按此测算,国内大豆工业消费量将新增80万吨/年。山东某生物能源公司已启动10万吨级大豆基生物柴油项目,产业链延伸或重塑估值体系。
Copyright © 2012-2023 某某财税公司 版权所有
备案号:粤ICP备xxxxxxxx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