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17日丙烯期货价格速递与核心影响因素
2025年9月17日,国内丙烯期货市场迎来新一轮波动。截至当日收盘,主力合约AP2511报收于每吨8,750元,较前一交易日上涨1.85%,盘中最高触及8,820元,最低下探至8,650元,成交总量达23.5万手,持仓量增加12%。分区域看,华东地区现货价格同步跟涨至8,800元/吨,华北地区则因局部装置检修影响,报价小幅攀升至8,780元/吨。
从国际视角看,亚洲丙烯CFR中国到岸价报1,150美元/吨,较上周微涨0.8%,欧洲市场则因能源成本回落,价格稳定在1,020欧元/吨。这一内外联动的价格格局,反映出丙烯市场供需关系的微妙平衡。
国际原油价格波动传导效应作为石化产业链的源头,原油价格对丙烯成本端影响显著。近期,受中东地缘政治紧张局势缓解影响,布伦特原油价格回落至82美元/桶,但美国页岩油产能释放不及预期,叠加OPEC+宣布延长减产协议至2026年,国际油价仍处于高位震荡区间。
丙烯作为炼化副产品,其生产成本与原油价格高度挂钩,当前油价中枢上移对丙烯期货形成中长期支撑。
供需格局的短期错配供应端方面,9月国内丙烯产能利用率维持在78%,较上月下降2个百分点。主因包括:
山东某大型PDH(丙烷脱氢)装置因催化剂更换进入为期20天的检修期,影响日产能1,200吨;华东地区部分炼厂因环保检查限产30%。需求端则呈现分化:聚丙烯(PP)行业开工率提升至72%(+3%),支撑丙烯刚性需求;而环氧丙烷(PO)领域因终端涂料市场疲软,采购量环比下降5%。
政策与环保限产的“双刃剑”效应2025年第三季度,中国“双碳”政策进一步收紧,多地出台化工园区能效分级管理方案。例如,江苏省要求丙烯生产企业单位能耗下降5%,倒逼高成本装置退出。京津冀地区启动秋冬季大气污染治理,部分中小型丙烯装置面临限产压力。
政策面虽抑制短期供应,但长期将优化行业结构,利好头部企业。
从技术分析角度看,AP2511合约日线级别已突破8,700元关键阻力位,MACD指标形成金叉,短期多头趋势明显。持仓数据显示,前20名期货公司多头增仓1.8万手,空头减仓0.9万手,市场情绪偏向乐观。
成本端:原油与丙烷价格博弈四季度国际原油市场将面临美国战略储备释放与OPEC+减产的角力,预计布伦特原油波动区间在78-88美元/桶。丙烷市场则因北美冬季取暖需求上升,CP(合同价)可能攀升至650美元/吨,PDH工艺成本压力加大,或推动丙烯价格中枢上移。
供需平衡表测算据隆众资讯预测,2025年10-12月国内丙烯新增产能约120万吨/年,但受制于原料供应瓶颈,实际产量释放或低于预期。需求侧,聚丙烯新增产能投产计划集中(如浙江石化二期30万吨/年装置),丙烯表观消费量预计环比增长4%。供需紧平衡状态下,丙烯价格易涨难跌。
当前丙烯-石脑油价差扩大至420美元/吨,处于近三年高位,炼化一体化企业利润丰厚。而下游PP行业因终端制品提价滞后,加工利润被压缩至600元/吨,产业链利润向上游集中。投资者可关注跨品种套利机会,例如做多丙烯期货同时做空PP期货,对冲成本端风险。
短期操作建议多头策略:若AP2511合约站稳8,800元/吨,可轻仓跟进,目标位9,000元,止损设于8,680元;套保策略:下游企业可逢价格回调至8,600元时,买入AP2511合约锁定四季度原料成本。中长期风险预警警惕美国丙烷出口设施突发故障导致的原料断供风险;关注欧盟碳边境调节税(CBAM)对丙烯衍生物出口的潜在冲击。
随着氢能、生物基材料等替代技术发展,传统丙烯产能面临转型压力。建议投资者重点关注两类标的:
技术革新型企业:如布局CO₂制丙烯技术的万华化学;垂直一体化龙头:具备PDH-聚丙烯全产业链的东华能源。
结语2025年丙烯市场在政策、成本与需求的多重变量中持续演绎结构性行情。投资者需紧密跟踪原油走势、产能释放节奏及终端需求变化,灵活运用期货工具管理风险,方能在波动中捕捉超额收益。
Copyright © 2012-2023 某某财税公司 版权所有
备案号:粤ICP备xxxxxxxx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