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以来,A股石油板块持续走强,中国海油(600938.SH)单周涨幅超12%,中国石化(600028.SH)月线三连阳,北向资金单日净买入额突破5亿元。主力资金异动背后,暗藏三大核心驱动力:
1.国际油价突破关键阻力位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强势突破85美元/桶关口,创下近三个月新高。地缘政治风险升级(中东局势紧张、俄罗斯炼油设施遇袭)与OPEC+延长减产协议形成双重支撑。高盛最新报告预测,三季度油价或冲击95美元/桶,直接利好上游勘探开发企业。
中国海油2023年桶油成本降至28.83美元,在80美元油价环境下,单桶利润空间同比扩大37%。
2.政策红利密集释放国务院印发《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明确要求炼化行业加快先进产能替代。中国石化宣布启动镇海、天津等五大炼化基地智能升级,预计带动超200亿设备投资。财政部同时提高非常规天然气补贴标准,页岩气开采企业每立方米补贴增加0.2元,直接增厚中国海油涪陵页岩气田年利润约8亿元。
3.估值修复需求强烈当前石油板块PE(TTM)仅为8.3倍,处于近十年12%分位。中国石化股息率高达6.8%,超过十年期国债收益率两倍以上。随着险资配置比例提升(二季度增持石油股规模同比+45%),低估值高股息属性引发资金抢筹。主力资金近5日净流入数据显示,中国海油获大单买入12.7亿元,中国石化机构席位扫货9.3亿元。
技术面与资金面共振从K线形态看,中国海油周线级别MACD金叉后红柱持续放大,股价站稳BOLL上轨;中国石化日成交量突破3亿股,创年内新高。融资融券数据显示,两融资金对石油板块的配置比例从5月的1.2%快速提升至2.8%,杠杆资金入场加速趋势形成。
在能源安全上升为国家战略的背景下,石油巨头的转型升级正打开全新增长空间。投资者需重点关注三大战略方向:
1.深海油气开发加速破局中国海油"深海一号"二期工程提前投产,陵水25-1气田探明储量新增2000亿立方米。公司自主研发的"璇玑"旋转导向钻井系统打破国际垄断,使单井成本下降40%。2024年计划投产9个新项目,预计产量增长目标达6.8%。
摩根士丹利测算,深海业务毛利率达58%,将成为未来三年主要利润增长点。
2.炼化一体化价值重估中国石化在舟山建成全球第二大炼化一体化基地,乙烯装置国产化率提升至95%。通过"原油-PX-PTA-聚酯"全产业链布局,公司炼油板块吨油利润同比增加127元。值得注意的是,其高端新材料业务收入占比突破15%,茂金属聚乙烯产品成功打入特斯拉供应链,单吨溢价超3000元。
3.新能源战略协同发力两大巨头正构建"油气+新能源"双轮驱动模式。中国石化建成全球最大光伏制氢项目(年产绿氢2万吨),加氢站数量突破100座;中国海油首个海上风电项目并网发电,年减排二氧化碳80万吨。根据规划,到2025年两家公司新能源投资将超2000亿元,形成传统能源保供、新能源创利的良性循环。
投资策略建议对于不同风险偏好的投资者,可采取差异化配置:
稳健型:聚焦高股息标的,中国石化当前股息支付率70%,按现价测算未来三年年化回报率有望达9%成长型:关注中国海油深海开发进度,其储量替代率连续5年超130%,业绩增长确定性较强主题型:布局CCUS(碳捕集)概念,两家公司已建成10个百万吨级碳封存项目,技术储备领先行业
风险提示需警惕地缘政治缓和导致油价超预期下跌、新能源替代加速影响长期需求、炼化产能过剩压制产品价格等风险因素。建议投资者通过ETF(如石油基金515020)分散个股风险,利用期权工具对冲波动。
Copyright © 2012-2023 某某财税公司 版权所有
备案号:粤ICP备xxxxxxxx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