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16日,上海期货交易所铜主力合约(CU2511)开盘报72,380元/吨,盘中最高触及73,450元/吨,最低下探71,920元/吨,最终收于73,210元/吨,较前日结算价上涨1.85%,单日成交量达48.6万手,持仓量增加12.3%至34.5万手。
这一波动幅度创下近三个月新高,引发市场对铜价趋势的激烈讨论。
伦敦LME三个月期铜同步上涨2.1%至9,480美元/吨上海保税区铜库存周环比下降8.7%至12.3万吨中国8月精炼铜进口量同比激增23.6%
1.宏观政策预期转向美联储9月FOMC会议释放"暂停加息但维持高利率"信号,美元指数回落至102.3支撑位,刺激大宗商品集体反弹。中国央行同日宣布定向降准0.5个百分点,释放长期资金约8000亿元,基建投资预期升温直接拉动工业金属需求。
2.新能源革命加速全球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突破45%关键节点,叠加东南亚光伏产业基地大规模投产,2025年全球铜需求增量预计达280万吨。智利国家铜业公司(Codelco)最新报告显示,其上半年铜产量同比下滑7.3%,供给端持续承压。
3.地缘政治扰动升级刚果(金)铜矿带爆发武装冲突,占全球产量12%的Kamoa-Kakula矿区被迫减产30%。与此巴拿马政府宣布将对第一量子矿业公司CobrePanama铜矿加征资源税,该矿年产量占全球供应量的1.5%。
从日K线形态看,沪铜主力合约已突破72,800元/吨的半年线压力位,MACD指标形成金叉,RSI数值升至65进入强势区间。但需警惕73,500元/吨附近存在密集套保盘压力,下方71,500元/吨的20日均线构成短期支撑。
高盛大宗商品团队维持"铜价年底上看80,000元/吨"预测摩根士丹利警告"Q4库存重建或引发价格回调"国内某期货首席分析师指出:"当前价位需防范政策预期差风险"
上游供给瓶颈显现:全球前十大铜矿平均开采成本升至5,800美元/吨,新投产项目普遍面临3-5年建设周期。国际铜业研究组织(ICSG)数据显示,2025年全球铜矿产能利用率已降至84%,为2016年以来最低水平。
中游加工费博弈:中国铜冶炼厂TC/RC费用跌至30美元/吨3.0美分/磅,逼近2015年历史低位。江西铜业、铜陵有色等龙头企业正通过期货套保锁定加工利润,现货升水持续维持在200-300元/吨区间。
下游需求结构剧变:传统电力行业用铜占比降至38%,而新能源汽车(电池、电机、充电桩)用铜需求飙升至27%,数据中心散热系统成为新兴增长点,预计2026年将贡献5%的消费增量。
矿山企业:利用铜期权构建"领子策略",在72,000-75,000元/吨区间锁定利润加工企业:采用"买入看跌期权+卖出虚值看涨期权"组合对冲库存风险终端用户:通过基差交易捕捉现货与期货价差收窄机会
趋势跟踪:当价格站稳73,000元/吨且持仓量持续增加时,可建立多头头寸波段操作:在71,500-73,500元/吨区间进行网格交易,设置2%止损事件驱动:重点关注10月初的LME年会及中国三季度GDP数据发布
内外盘价差:当沪伦比升至7.8以上时,可考虑买LME铜抛沪铜期限结构:近月合约升水扩大至500元/吨时,实施正向套利品种对冲:铜/铝比价突破4.2历史极值时,建立多铜空铝组合
美国9月CPI数据超预期反弹可能重燃加息预期国储局抛储传闻导致市场情绪波动云南电解铝限产升级引发的板块联动效应
中长期趋势判断:在"双碳"目标驱动下,全球铜需求将在2025-2030年维持年均3.5%增速,而供给端受制于ESG投资约束和资源民族主义抬头,供需缺口可能扩大至150万吨/年。技术面月线级别显示,沪铜长期上升通道下沿位于68,000元/吨,上方关键阻力位在80,000元/吨整数关口。
产业客户应建立动态套保比例机制个人投资者优先选择铜ETF或期货资管产品机构投资者可布局铜矿股权与商品期货的复合策略
Copyright © 2012-2023 某某财税公司 版权所有
备案号:粤ICP备xxxxxxxx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