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下半年以来,随着国内稳增长政策持续加码,房地产“保交楼”专项借款落地、基建项目审批提速以及新能源产业扶持政策密集出台,市场对经济复苏的乐观情绪显著升温。作为与宏观经济高度关联的大宗商品,纯碱期货价格自8月以来持续走强,主力合约SA2401一度突破2200元/吨关口,创下年内新高。
从需求端看,纯碱下游约70%用于浮法玻璃和光伏玻璃生产。随着房地产竣工端加速修复,1-9月房屋竣工面积同比增长19.8%,带动浮法玻璃日熔量维持在17万吨高位。更值得关注的是光伏玻璃的爆发式增长——在国家“双碳”目标推动下,1-10月光伏新增装机量达142.56GW,同比激增145%,直接拉动光伏玻璃日熔量突破9万吨,较去年同期增长超60%。
两大核心下游的强劲表现,使得纯碱月度表观消费量连续5个月保持在260万吨以上,供需缺口持续存在。
截至11月中旬,国内纯碱厂家库存降至28.3万吨,较年内高点下降62%,处于历史同期低位。这一方面源于青海地区环保限产导致开工率阶段性下滑至82%,另一方面则受益于下游玻璃企业补库需求。当前浮法玻璃企业原料库存天数已回升至25天左右,光伏玻璃企业更因产能扩张保持刚性采购。
值得注意的是,期货市场结构呈现明显Backwardation特征,近月合约较远月升水幅度扩大至150元/吨以上。这种期限结构既反映了现货紧张的现状,也暗示市场对远期新增产能释放存在担忧。不过考虑到远兴能源等新装置实际投产进度慢于预期,且环保政策可能继续压制西北主产区开工率,短期供给端难现大幅增量。
从资金面观察,纯碱期货持仓量在10月后持续攀升,目前总持仓突破150万手,多空博弈进入白热化阶段。产业客户套保盘与投机资金的角力中,多头显然占据上风——截至11月17日,前20名会员净多头寸增加至8.2万手,创三个月新高。这种资金动向与基本面形成共振:当周纯碱主力合约涨幅达4.3%,显著跑赢文华商品指数。
技术面上,SA2401合约已突破下降趋势线压制,MACD指标在零轴上方形成金叉,周线级别呈现典型多头排列。结合CFTC非商业持仓数据显示,境外资金对中国化工品的配置意愿增强,这为纯碱期货提供了额外的流动性支撑。
成本端的刚性上涨正在重塑价格底部。当前华北地区重碱送到价报2200-2250元/吨,期货主力合约贴水现货约100元/吨,这种基差结构为多头提供了安全边际。若冬季能源保供导致煤炭价格继续上行,纯碱生产成本可能进一步抬升,从而挤压生产利润并倒逼价格中枢上移。
尽管2023年计划新增产能达580万吨/年,但实际落地进度明显滞后。远兴能源阿拉善500万吨/年项目一期仅投产150万吨,且达产时间推迟至2024年一季度;金山化工200万吨项目因能评审批延后,投产时点尚不确定。根据卓创资讯测算,2023年实际新增产能约230万吨,而需求端增量超过300万吨,供需紧平衡格局难以根本扭转。
中长期看,产能扩张与需求增长的赛跑将持续影响市场。光伏玻璃领域,到2025年规划产能将突破10万吨/日,对应年化纯碱需求增量约360万吨;而同期纯碱行业新增产能预计为800万吨/年,但考虑到产能爬坡周期和环保约束,实际有效供给可能低于预期。这种动态平衡下,纯碱价格中枢有望维持在2000元/吨上方运行。
对于投资者而言,可关注多纯碱空玻璃的套利机会——当前玻璃生产利润已修复至400元/吨以上,而纯碱企业利润不足300元/吨,产业链利润再分配可能推动价差回归。单边操作上,建议在2100-2150元/吨区间建立趋势多单,目标位看至2350元/吨,止损设于2050元/吨技术支撑位下方。
需警惕的风险点包括:1)房地产竣工数据不及预期导致玻璃冷修增加;2)新增产能超预期释放;3)能源价格大幅回落削弱成本支撑。建议投资者紧密跟踪周度开工率、光伏玻璃投产进度及库存变化,利用期货工具做好风险管理。
Copyright © 2012-2023 某某财税公司 版权所有
备案号:粤ICP备xxxxxxxx号